2023年毛笔字观后感(五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观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毛笔字观后感篇一
但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书法的论理,学者皆受其影响与作用,而最能突出书法技艺的窍门就是元代的书法大家赵孟頫一论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下功。结字因时相传,而用笔千古不易”。
说到用笔,就是毛笔写成笔画的原理:每一笔画:分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笔肚尚未铺开,笔肚自然型状;行笔:笔肚下按,笔肚笔锋铺开,笔肚成扁状;收笔:笔肚上提,笔肚笔锋收拢,笔肚还是扁状。每一笔下来,毛笔的笔锋收尖了但笔肚成扁型状,也就是两个宽的扁面和两个小的窄面,就如油画排笔。这就是用笔的原理,也是每一笔画的原始状态与本质。
只有掌握了毛笔这一原理与特性,毛笔才能与手配合,才能做到笔随意到,心手结合。否则违背笔的特性,勉强书写,虽苦学功深,也难有成效!
另外书法正确的称为“书道”。书道,其理在阴阳,笔分正反两面。上面说过毛笔的物理特性是扁状的非圆状,就如汽车轮子,外型看为圆型的,实则轮子接触地面时是扁面的。笔的反面属阴,笔的正面属阳。横画在易经中属阳,用阴面来写;竖画在易经中属阴,用阳面来写。其它笔画如此类推即可。比如写个“大”字,第一笔横画用毛笔的阴面写;第二笔撇画用毛笔的阳面写;第三笔捺画用毛笔的阴面写。注意的是,用阴面写完第一笔之后,要顺时针方向转到阳面来写撇。其次,在写每一笔画前要有一个小动作,这是决定了笔画的力量与美观性。一定要先开后合,先提笔后下笔!
书法,除了会用笔之外就是要找到结字的重心点,每个字都有它自身的重心点,就如每棵树都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每根树枝都有不同的孤线。而字的重心关系就如倒直角三角形型关系
毛笔字观后感篇二
提起写书法,我就想起2008年的那个署假,刚一放假妈妈就让我开始学书法了。刚开始,我写字漫不经心,老师总是批评我,有时还用脚踹我,再后来我慢慢的改了很多毛病。
经过我在书法班里总结的教训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写字时必须安静下来,如果你一边写,一边听音乐或和小朋友说话,这样写出来的字不好看。写字要专心,不要干其它与写字无关的事,要专心致志的不要胡思乱想。
第二,做姿要端正。尽管写的字好看,做姿不对也不会好看到哪,再说了如果你做的姿势不对或低着头,长时间这样下去,如果你的眼睛近视了,真是得不尝失呀。所以我们要记住:写字要一寸、一尺、一拳。
第三,怎样才能写字专心起来。就是在写字的时候,要右手握笔写,用左手手指指着写的那个字,这样就可以让你专心。
这就是我从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我还想继续学书法,我把我的姿势做到最好,把我的字练到比老师写的还要漂亮。
毛笔字观后感篇三
种树得到的体会作文
有一个人种树,浇水从不定时,有时三天一次,有时五天一次;从不定量,有时多,有时少。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他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怎能说得准是多长时间下一次,每次下多少?如果每次都是定时定量,树根就会因为环境舒适而浮在表土,不肯往深处钻,一旦停止浇水,树木就会因为无法适应而大量死亡。
这种种树理论令人钦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树常常是根深叶茂,经得起风吹雨打,烈日炙烤。反之,如果植物存在依赖性,一旦失去了优越条件,就会死亡。
植物如此,作为万物之主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老话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纵绮少伟男”。贫穷、优患往往是一种动力,它逼迫我们去克服重重困难,去适应并改善环境,在生活中把“根”扎得深深的,竭力去寻找自己生存的空间。在寻找过程中磨炼了自己坚强的意志,炼就了勇敢、勤劳、不屈的优良品质,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而养尊处优的人呢?因为环境舒适,不思进取,“根浮在表土”,经不起风吹雨打。有一位大导演,家里朴素简陋,他说:“家里太舒适了,我们就不想到外面去闯;现在生活太舒适了。就不会去想将来。”这话多么有道理啊。人过分舒适,就会产生惰性,意志就会消沉;舒适常常使理想的宝剑失去锋芒,使奋进的翅膀套上枷锁。
静心想一想我们自己,看看身边整日为我们忙得不可开交的.父母,把我们视为掌中明珠的爷爷奶奶,还有那些叔叔阿姨们,为了培养我们这些小树,为我们挡住风,遮上雨,给了我们优越的条件。一旦离开他们,我们能够经受狂风暴雨吗?能够抗住烈日干早吗?难怪有人说我们是没有吃过苦的一代,我们是令人担优的一代。
的确,我们还很小,需要呵护;的确,父母、社会太多的关心是为了我们的成长。然而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是否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终有一夭,我们要独立走进社会,那时,我们能够经受住风雨干旱的考验吗?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应该告诉自己的父母,告诉社会,请他们学一学种树人。
毛笔字观后感篇四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毛笔,不仅仅是一支笔,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我对毛笔的热爱,是一份发自心底,深入灵魂的热爱。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毛笔位列文房四宝之首,有硬毫、软毫和兼毫之分,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笔颖之颖技甲天下。”毛笔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笔,为毛笔中最负盛名的湖毫所书写。湖毫有尖、齐、圆、健的四大特点,粗者如碗口,细者似针尖。
毛笔的出现拉开了中国书法历史的序幕。至此以后的数千年间,出现了无数可以与日月争辉的辉煌人物,同时也诞生了许多不朽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被称为“楷书之极则”;张旭的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唐代“三绝”,《肚痛帖》是其代表作……书法作品,其实是毛笔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另一种形式。
对毛笔有一份深入灵魂的热爱,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毛笔和中国文化。
六岁时第一次接触毛笔,我就对毛笔充满了好奇的心理。我想这么一根毛笔能与纸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学习怎样写毛笔字。学习毛笔字后,我才明白毛笔与其它的书写工具完全不一样。它不仅有浓淡粗细的变化,还有着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一支支毛笔经历史滔滔浪花之洗礼,穿越千年流传至今。那魅力,也许就是手握毛笔时感受到的历史沧桑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热爱写毛笔字,午后常常产生写毛笔字的冲动。毛笔,是一座通往中华文化的大桥。通过毛笔,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华文化。不知何故,用毛笔写古人词句时,我总是更能体会到古人的心情。毛笔让我品悟到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中包含着的陆游对唐婉的一往深情;毛笔让我感受到了后主李煜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不展愁眉;毛笔让我体会到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毛笔让我了解到了李白“安能使我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不羁……
对毛笔的热爱,已经深入了我灵魂的深处。
毛笔字观后感篇五
这个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书画社团。刚刚加入的时候,我不会使用毛笔,单老师会细心指导我怎么使用,我不会写毛笔字,单老师会一笔一划的耐心教我书写,当一个字怎么也写不好时,单老师还会帮助我发现问题并教我如何改进。慢慢地,我们社团里的同学写的毛笔字越来越好了,会写的字也越来越多了,单老师还教我们画国画。
通过这学期书画社团的学习,我体会到了想把书法写好,首先要刻苦练习,不骄不躁,还要踏实做事,有耐心。参加书画社团不但能教会我许多书法和国画方面的知识,还能带给我快乐,要谢谢我的单老师!
不知不觉,跟单老师学习书法的这个学期即将结束了,身为单老师书法班的一份子,我感到非常开心和荣幸。
第一次看见单老师写的字,我的心灵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心想我要是也能写出这么一手好字该多好啊!后来通过跟单老师的系统学习,我才知道,要学得一手好字并非易事,要打好基础,认真练习,不能有半点马虎。
这学期主要跟单老师学习了书法的基础,懂得了怎样裁纸,懂得了什么叫切笔,什么叫提斗笔,白云笔等,还学会了三下画葡萄叶,葡萄是两笔画成的,颜料与水的调配比例……
在单老师书法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老师的教学态度。每次学习,老师去的都非常早。教学过程中,每当我们字写得不理想的时候,老师会不厌其烦的反复范写,让我们仔细的观察老师的运笔过程,学习正确的运笔、用笔。老师的这种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总而言之,单老师的教学,不仅使我的字有了很大的长进,同时也令我在精神上受益匪浅。真的非常期待下学期单老师书法班开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