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3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时期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篇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此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从苏霍姆林斯基到陶行知,从伟大的教育家到普通的人民教师,大家都认为:教育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的教育”是世界上最美的教育,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今天。

而且教育既是服务,事实上,教育原本就不是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实实在在的服务。就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只有当他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才能调动处他的泉币智慧和力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当他受到教师强烈的爱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新时期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传统教育中,把学生仅视为“塑造”的对象,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显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因此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是能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待教育信息是有选择的,他们有正常的心理需要,希望别人尊重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教师如何用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呢?我想对学生的教育,更需要的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

现代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则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爱岗敬业,自觉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这是对学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今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因此,教师要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目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向全国优秀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高尚品德、无私奉献,修身敬业。我们要不断地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热爱教育事业,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精心栽培祖国的花朵,让芬芳弥散人间。

新时期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篇三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学风的好坏。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上,作为老师,绝不能以学生成绩的优劣、出身的好坏而区别对待他们。要做到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现在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数来自外地,甚至外省,因此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要时刻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对学生还要有耐心,交往中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更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把严格的管理寓于对学生的关爱之中,用爱心去呵护、用爱心去启迪、用爱心去点亮每个学生的人生灯塔。

与本科特别是重点本科不同,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失利,对学习有自卑感,因此,激励教育对他们尤其重要。它能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把学生的心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一是要培养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我要学自然水到渠成;同时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是互动的过程,教学相长,从学生活跃的思维中获得启发和灵感,从学生的问题中促进自己不断钻研和提高,在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不断获得完善和提高。

以身作则、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作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在教学内容上,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不少空间,要求我们去挖掘和创新。要实现学生的实训教学与临床工作零距离,则需要建设紧贴职业训练环境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及时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处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苦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的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基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为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变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