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入党积极分子读书感想

再读《平凡的世界》

罗雅琴

路遥的作品凝重深沉 ,像黄土地一样平凡质朴,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是对艰苦跋涉的人生之旅的关注 ,对农民有一种潜在认同心理 ,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实中农民的疾苦无时刻不在冲击着他的心扉。路遥有着在生活底层挣扎奋斗的切身体会 ,他总是从人们真实的生活环境 ,通过环境的恶劣,机会的不均等来写人的追求、挫折、教训、醒悟以及所达到的新的精神境界。这使他的创作形成了一个基本模式—一个又一个的不同形态的人生旅程,人与环境不同方式的搏战。既显示了对于人生艰难曲折充分体察,又张扬了积极向上的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他总是歌颂一种正直善良勤劳的美德 ,自尊自爱的人格,努力上进改造环境的奋斗精神。他汲取了传统文化中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的儒家人格理想,肯定了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行为准则而不断取的追求意识和积极求实的人生态度。他的这种人生哲学与生活理想在本书《平凡的世界》中表现得尤为深刻。坚韧不拔地活着的精髓。他们相信真、善、“幸福天国”的。“土著”作家,他的人生哲学是深深地根植在黄土地里的 ,他高扬《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历时六年 (从准备到完稿)艰辛,倾注了他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的现实主义宏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它系统详实地记叙了1975~1985这十年间我国北方农村变迁的历史 ,并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而作者正是通过普通人的形象来寄托他的人生哲学与生活理想,其笔下的历史发展是人物心灵深处的同步投影。这种投影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历史、人生的苦难进行认真严肃的思考和热情细致的剖析。

路遥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苦难的社会纠葛和人们在苦难中的种种表现。郝红梅、田福军等人在苦难的沼泽地忍辱负重、美一定能战胜假、恶、丑。人类正是在跨越一个个苦难之途中,一步步逼近理想的。路遥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力求解决社会的苦难问题。作品中贯注的那股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是支撑孙少平、孙少安高举“仁爱”的旗帜,用苦难的人生去返观理想 ,在人性拷问中探求理想。

一方面是人性在苦难中毁灭,苦难成为获得“私利”的契机,从苦难中捞取一己之“好处”,不惜损害他人利益,败坏他人名声,只要于己有利,不仅对苦难的到来怀着窃喜之情,而且蓄意制造苦难。

另一方面是人性在苦难中升华,人始终饱含着善良与公正,怒视苦难的由来,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与利己者作坚决的斗争,万众一道跳出苦海。当孙少平在班长顾养民点名时,“故意没有吭声,班长瞪了他一眼又喊了他一声名字,他还是没有吭声。”这是他有意报复富人家孩子的表示。在这里,作者是从非常生活化的实际出发,从人的本能写起,展示人的灵魂裂变的过程。当孙少平的朋友金波打了顾养民,孙少平以为顾养民一定会告诉老师时,顾养民没有。老师、同学问他伤因,他说自己夜间不小心摔的。在顾养民大度的行为感召下,孙少平严厉地拷问自己的人性。后来,当郝红梅出于一种女孩子的爱美自尊心,发生了“小孩子式的偷盗事件后”,孙少平千方百计用自己的人格进行保护,使事态得以平息。在这种对自己人性的不断拷问中,孙少平渐渐地成熟起来。而他播种“仁爱”种子的行动,又使他获得了人类之爱他与另一个班的女同学—田福军的女儿田晓霞建立了更高层次的友爱关系。在这里,路遥是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矛盾斗争中寻觅、整合着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理想的“心理历程”。这也是路遥将自己的人生哲学与生活理想在孙少平身上的寄托。

总之,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